新京報快訊 (記者 郭超)憨態可掬的熊貓起舞,冰上運動員領路,忽然時空交換,科技感超強的機器人同時啟動,打開了北京2022冬季奧運會的大門……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精彩的"北京8分鐘"將冬奧帶入到北京周期。
.jpg)
雖然"北京8分鐘"的表演時間很短,但在其背后,除了204人的導演和保障團隊夜以繼日工作外,72名上臺表演的演員也付出了極大的辛苦,他們進行了87天的全封閉訓練,這一切只為了讓"北京8分鐘"在平昌綻放光芒。
推屏演員
集訓每天推800斤道具走上千米
在"北京8分鐘"的整個演出過程中,有48名演員只出現在正式表演前,他們兩人一組,前面的人負責方向和牽引、后面的人負責發力推動,共同推著機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場,機器啟動后則迅速下場。為盡量不讓現場觀眾看出來,他們一身黑色緊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聽到機器啟動成功的指令,他們的任務完成,總共上場時間不到3分鐘。
21號屏幕是由常睿和一名同伴一起推上中央舞臺的。今年23歲的常睿來自甘肅蘭州,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雖然推屏演員沒有在演出時露臉,但他們的工作同樣重要,到平昌之前,他們還在北京封閉訓練了近3個月。集訓時,他們每天要推著至少800斤的道具來回走上千米。"開始推的訓練屏是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是800斤,所以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訓練。"
另外一位推屏演員劉京和常睿是校友,也被選中參加此次演出。閉幕式現場道具出口到舞臺中間有一個近6米長的坡路,在訓練中他們著重練習如何平穩地把道具推上斜坡。劉京說,原地發力推起來會很吃力,"需要慣性,有一個助跑。"
.jpg)
推屏演員另外一個練習要點就是動作協調統一,這48名演員要將24臺機器人推到指定位置,機器人接受統一指令啟動。只有這個環節正常了,接下來的8分鐘才能正常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有幾個系列的動作,比如定點。"常睿告訴記者,推到位置后,"會有統一的口號,讓我們一起降輪,然后再啟動(機器人)。"后臺技術人員會和每組推屏演員確認機器是否正常,"整個動作要求在3分鐘之內完成。"
1月底,記者曾在北京昌平的訓練基地見到這些推屏的小伙子們。常睿曾告訴記者,春節要在異國他鄉過,家里人擔心他吃不好、休息不好,同時也希望在電視轉播時看到兒子的樣子。不過,因為保密,常睿不能說那么具體,只告訴家人別等在電視機前盼他了,鏡頭可能給不到。常睿告訴記者:"雖然只是場地里一閃即逝的一個黑影,但21號屏上正常閃動的綠色燈光就是我最好的表演。"
.jpg)
扮熊貓演員
穿戴幾十斤道具在奧運場地圓夢
于廣水全身罩在熊貓木偶裝里,從唯一的觀察口向外看,冬奧會閉幕式現場閃爍著亮光,音樂、歡呼、喝彩、閃光燈……他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眼前這些讓他覺得夢想成真了。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于廣水是"北京8分鐘"的一名演員,不過,他的表演需要全程套在2.35米高、20多斤重的熊貓木偶里。
2017年11月的一天,北京體育大學舉行了一場選拔,于廣水和一些同學被老師叫去參加,選拔老師讓他們做了一些奇怪的動作。"搞什么啊,我心里納悶",于廣水回憶稱。該校大四學生邢志偉也被選拔成為這次演出的一名木偶演員,同樣的選拔過程也讓他摸不著頭腦。他覺得,平衡、轉彎、單腿,這些考察動作更像是在舞蹈。
后來,老師通知他們被選中,要代表國家參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12月1日,他們在昌平的訓練基地開始封閉訓練,直到見到導演組,兩人才知道要參加"北京8分鐘"的演出。這場演出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簽保密協議,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們在干嘛,更不能透露表演細節。直到出發前往平昌的前一天,他們才告訴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奧會閉幕式直播,里面有我。"不過,作為木偶演員,他們在表演中并沒有機會露臉。
第一次拿到木偶裝時,大家覺得新奇。初期版本的木偶裝重達幾十斤,于廣水在同伴幫助下試著套了一下,"嚯,那個木偶頭的重量直接壓下來,兩個肩膀就像擔上了兩桶水。"穿這身木偶裝至少需要兩個人幫忙,一次穿脫需要15分鐘左右,訓練間隙別的演員可以松松鞋坐下休息,他們只能繼續套在木偶裝里站著。"沒法坐、沒法靠,只能站著。"邢志偉說,有一次彩排,他們穿木偶裝大概4個小時,彩排結束后,"感覺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好在在導演和技術團隊的努力下,最終木偶重量控制在了20斤左右。
道具制作師制作了惟妙惟肖的熊貓木偶,演員則需要把熊貓的姿態展現出來。"我們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們一上場就是兩只熊貓。"于廣水說,要通過熊貓的姿勢表達出情感。為此,兩人每天都加練一段時間,一個人練,另一個人用手機拍下來回看。"我們回宿舍用手機看視頻,別人看電影,我就挑《功夫熊貓》、《熊出沒》看,動畫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學這里的可愛動作。"邢志偉說。
兩只熊貓木偶在表演時沒有固定動作,但需要合著現場地屏打出的投影走既定路線。開始排練時沒有投影輔助,為盡快熟悉線路,邢志偉就在模擬場地上用粉筆畫路線,排練蹭模糊了,下次練之前再畫。經過兩個多月的練習,路線早已經刻在兩位演員的心里。
.jpg)
輪滑演員
旱冰場地模擬真冰動作 挑大風日子訓練
"北京8分鐘"演出上,24名輪滑演員與24個機器人配合完成表演。他們穿著單排輪旱冰鞋不僅要表現出花樣滑冰的美感,還要與背景音樂、燈光效果、地屏視覺效果嚴絲合縫的配合。
輪滑演員郭露陽說,在場上他們就像畫筆一樣,在地屏上滑絢麗的圖畫。郭露陽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平時的專業項目就是輪滑,但踩著單排輪滑鞋翩翩起舞這是第一次。"我看到表演的錄像很震驚,因為我想都想不到我會做出這種東西。"
音樂響起,郭露陽和其他輪滑演員一起滑進場地,向右一個弧線,向后轉身穿過兩個機器人……這一切動作是在重復3個多月來的訓練,正式表演的時候,他沒有感到壓力,按部就班的走線、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盡可能展現冰上動作。"這是訓練時導演組的要求,也是這3個月來他們重點練習的內容。
.jpg)
剛進集訓基地,郭露陽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沒什么難的,但隨著訓練的深入和細化,郭露陽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動作。"旱冰比較穩,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細微的藝術展現力不如真冰。"表演現場模擬的是一塊冰場,演員們動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動作。教練、導演指導訓練之后,郭露陽就自己找花樣滑冰視頻看,每一個手勢、每一下劃動,他都默默記在心里,第二天再付諸訓練。
來平昌之前的一個月,是演出團隊訓練最忙的時間段。北京的氣溫也逐漸走低,而他們的訓練專門找有大風的日子。晚上,訓練場燈光全開,無遮擋的場地四處漏風,郭露陽和同伴們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是在晚上,場地也可能有大風,所以我們的訓練就盡可能的模擬當地實際情況。"郭露陽說,一次夜場訓練下來,他的鞋里都是汗,濕冷最難扛。"回到宿舍,就想把腳放在暖氣上烤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