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時代的主題
來自十七世紀的瘋狂“自拍”狂魔
21世紀的今天,大家對自拍肯定不陌生,旅游景點里,各式各樣的自拍神器,自拍桿.......摁下拍照鍵,誰都可以把自己的倩影留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而在十七世紀,自拍可不是普通人想要就能要的,這是只有藝術家才能有的“自拍像”。
據(jù)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介紹,倫勃朗等14世紀荷蘭畫家創(chuàng)作的自畫像,數(shù)量比其他國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都要多。看來,倫勃朗大師如果穿越來現(xiàn)代,一定會為現(xiàn)當下流行的自拍歡欣不以!
倫勃朗一生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自畫像,其數(shù)量之多在歷史上所有油畫家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就現(xiàn)藏世界各地博物館的他的自畫像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畫,20幅是銅版畫,10幅是素描自畫像。每一副作品,自畫像中的大師,鮮明而富有個性,觀者可以看到時間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也可以從他的眼神中,讀懂世間的無奈和滄桑,堅毅與執(zhí)著!

1929年倫勃朗的《自畫像》,他面容安靜,頭發(fā)梳的很整齊,這顯現(xiàn)出他比以前成熟多了。倫勃朗身著的黑色皮衣閃閃發(fā)亮,外面露著白色的衫衣領子。畫面的色調(diào)柔和,一束強光灑在他的右額上,這與他身后的黑影開成了強烈的明暗對比,給人帶來良好視覺感。這表現(xiàn)出倫勃朗信念堅定。

莫瑞泰斯的作品據(jù)說是倫勃朗最后一幅自畫像。他用厚重顏料著重刻畫了右眼下方層層疊疊的皺紋,一只眼睛閃爍出睿智的光芒,另一只仿佛已經(jīng)死去了。 這位嘗盡世間艱辛的老人卻充滿智慧的一生,以藝術的方式完成了一生的凱旋之音。
與自拍一樣,自畫像同樣是展示自己愿意展示的一面,大師一生的起伏,伴隨帶著時代烙印自畫像,留存至今。
倫勃朗:晚期佳作特展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在繪畫史——不獨是荷蘭的而是全歐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意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他曾大膽地探索新的繪畫技法,重新闡釋傳統(tǒng)的繪畫主題,并激勵了后世幾代藝術家,也為他贏得了“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聲譽。

2014年10月15日落于倫敦市區(qū)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一場名為“倫勃朗:晚期佳作”(Rembrandt: The Late Works)的大型個展項目。展覽首席策展人貝琪·威斯曼(Betsy Wieseman)為此次展覽的策劃人,展覽梳理了這位大師從十七世紀五十年代直到1669年去世前晚年時期的藝術生涯。
倫勃朗的晚年生活與早起得志的時期截然不同,非常落魄且飽受爭議,因妻子去世后,他的女仆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正式譴責為“罪惡的生活”,整個小市民階層陷入了一個有機會對高貴的靈魂潑臟水而興奮的境地,從此生活陷入困頓之中。但就是在這段時期內(nèi)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如:《猶太新娘》,創(chuàng)作于1667年,勃朗所愛的人已相繼離他而去。在這副作品中大師用濃重的色彩勾勒出一副美好,親切的氛圍,畫面中的兩個人,在耀眼華富的襯托下,顯得細膩而有質(zhì)感,男子左手溫柔搭在女子肩頭,女子左手輕撫男子右手,親切的手姿和雖沒有深情對望,但自然流露的含情脈脈神色,無不讓人感受愛情帶給人類的歡愉與純潔。透過畫卷,我們仿佛能看到兩人幸福的過往,那些男子精心呵護女子的情景,歷歷在目。
后世的荷蘭偉大畫家梵高曾面對倫勃朗的畫《猶太新娘》時說:“你知道嗎,我只要啃著硬面包在這幅畫的前面坐上兩個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這就是偉大的藝術不朽的魅力。此次特戰(zhàn)中,那些作品,如同逆境中的藝術之花,爭相綻放,帶給人們無限的思考。
倫勃朗的時代——中國行
7月2日,61幅十六至十八世紀經(jīng)典歐洲油畫亮相南京博物院,展出的荷蘭藝術大師倫勃朗·范·萊因以及法國風景畫宗師克勞德·洛蘭,佛蘭德藝術的杰出代表尼古拉斯·范·艾克、,意大利杰出的巴洛克風格畫家圭多·雷尼,卡拉瓦喬派畫家的領軍人物、意大利畫家巴爾托洛梅奧·曼弗雷迪等多位大師作品。因創(chuàng)作年代與倫勃朗生活的年代相近,所以,此次展覽定名為“倫勃朗的時代”。

本次展覽按照題材分為肖像畫、神話與歷史、宗教、風景與風俗、靜物與動物等五個單元。為中國觀眾提供了一次近距離欣賞歐洲這三個世紀的精神信仰與社會文化的絕佳機會。展出時間截止至2015年9月2日。
倫勃朗的時代——如此近距離接觸大師的機會,你錯過了么?
文章參考自99藝術網(wǎng)等相關網(wǎng)站,特此鳴謝!
本文由一百一萬編輯整理,版權歸屬原作者,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掃描二維碼,關注一百一萬微信訂閱號!


